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打造“互联网+农业”整体服务架构体系
智慧种植 智能养殖 智慧仓储 冷链运输 农业溯源 电商平台

高端物联网设备供应商

—— 基于全无线垂直领域应用
智能灌溉 智能养殖 智慧农业

智能灌溉

让农业生产更简单

露天使用永不断电

依托强大的数据传输功能,多参数深层次采集土壤等各项数据

对精准灌溉提供智能决策,一键操作

点对点控制距离10KM

智能养殖

让养殖生产更安全

防水、防尘、多合一可扩展

多方位异常预警

农业百科

一网打尽,瑞丰病虫害监测防控一体化方案来了

发布时间:2021-05-18 11:19:25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作物病虫害发生范围和流行程度有明显的扩大和增强趋势,许多病害在受到控制一段时间后还能继续传播或复发,加剧了全球粮食供应的风险。在世界范围内,由病虫害引起的小麦平均产量损失估计为21.5%、大米为30.0%、玉米为22.6%、马铃薯为17.2%、大豆为21.4%。这些作物为全球人口提供了一半的卡路里。目前,作物病虫害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威胁粮食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沉寂了一个冬天,春夏时节到来,于此同时,虫害肆虐的高峰期也到来了。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2021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通知》中预计:

小麦“三病一虫”发生面积4.7亿亩次,同比增加13.8%;

水稻“三虫两病”发生面积11.2亿亩次,同比增加12.6%;

玉米“三虫一病”发生面积4.4亿亩次,同比增加13.4%。

 

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种植了多种多样的农作物,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域辽阔,各地域间病虫害情况不一。更为棘手的是,仅小麦一种作物,就有20多种常见病害,大部分病原体为真菌、病毒和虫害,给防治带来了重重困难。

       从多次疾病爆发中得出的反思是,无论是在高收入地区还是低收入地区中,被动监测基础设施所拥有的现场监测和训练有素的眼睛最多,而从地方间的协调程度最低。这就需要建立互联机制的部分,特别是将低收入地区包括在内,其风险评估、诊断能力、数据共享和通信协议等均需要加强,推进测报工具换代,全面提高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至关重要。
瑞丰病虫害监测防控一体化解决方案

不能把病虫害防控当作救火,而应该把检测、预报、防治和调控作为统一的整体,将害虫扼杀在幼虫时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升农产品食用的安全性。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干预,进行虫害管理及监测,建立病虫害预警机制和预警体系刻不容缓。

 

瑞丰病虫害监测防控一体化解决方案,涵盖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控三部分,以加强地区间病虫害风险管理为目标,从协调人员安排、数据汇编和疾病诊断数据模式的分析入手,将在各地区的一般监测实体和特定监测实体之间建立联系,增强现有网络的能力,优化早期响应和控制,以更好地应对高风险病害。

它将通过五个互连的网络发挥作用:(i)诊断数据中心,(ii)风险评估建模团队,(iii)数据标准化和管理专家,(iv)专家交流问诊,以及(v)分布式运营管理系统,所有这些互联网络共享跨领域的能力发展部分。系统重点关注高风险作物病害,这类疾病会对重要作物(玉米、马铃薯、木薯、大米、豆类和小麦)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

瑞丰病虫害监测防控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物质装备,实现植保体系监测预警信息化、物质装备现代化、应用技术集成化、防控服务社会化、人才队伍专业化和行业管理规范化。
 

“天空地一体化”全方位系统

PART 01 “天”——遥感

农业生产大部分是露天活动,分散的生产、突发的自然灾害及生产的时令性,决定了政府部门难以在仅靠人力的情况下,快速完成农作物分布情况、受灾面积等各方面信息的统计工作。遥感是解决这个统计难题的关键技术,相对于传统病虫害田间调查技术手段而言,能够高效、客观地在大尺度上对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对于病虫害及时、高效和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图 : 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

PART 02 “空”——植保无人机

近些年来低空遥感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丰富了遥感的数据维度。这种新技术主要利用无人机搭载各类遥感传感器,在云下飞行来完成各类空间数据的采集工作。相较于以卫星为基础的高空遥感,无人机低空遥感更加灵活,而且它所采集到的数据精细化程度和及时效反馈性都更高。

植保无人机的出现,填补了农业全程机械化中高效精准施药的短板此外,随着“人、机、技、剂”的不断完善,植保无人机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植保主流施药器械。目前植保无人机已突破5万架,作业面积达7亿亩次。尤其令人高兴的是,在植保飞防实践中,通过运用生物最佳粒径理论,结合先进的施药器械、合理的桶混助剂以及科学的施药技术,农药、肥料可实现较常规施药方式减量20%-30%。

在2020年特殊大环境下,全国整个植保行业实现了翻倍的发展速度。2019年,全年累计销售植保无人机3万台,而2020年,全年累计销售量已经达到6万台,与此相应的,植保无人机保有量预计已达11万台,作业面积10亿亩次。随着作业面积突破10亿亩次,植保无人机也已从早期的实验性产品发展成为一种常见农业生产机械。在全国部分地区,植保无人机已经成为标配的农业生产工具,以机械化非常高的黑龙江建三江地区为例,90%的水稻都使用过植保无人机飞防服务。

图:植保无人机发展趋势图

随着播撒机的使用普及,播撒应用成为植保无人机使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应用比较多的包括水稻撒肥与撒种、油菜籽播撒、草原种子播撒、鱼虾塘饲料播撒。

植保与测绘密切结合 精准农业触手可及

植保无人机从来不是单一的应用,与其他的无人机应用包括航拍、测绘一直具有密切的配合。通过航拍无人机可以实现空中规划建图,操作手无须下地规划,大幅提升了规划效率。通过带有RTK的测绘无人机进行空中拍摄,并进行地图重建,能够将地块的高程信息有效记录并产生三维航线,从而使得山地果树作业成为可能。

通过多光谱无人机进行空中拍摄,能够实时监测农田、作物情况,使得地块平整度监测、地块生长作物监测、作物长势监测、作物营养分析成为可能,产生的农田处方图,能够进行精准变量喷洒、变量播撒,助力我国农业生产减肥、减药目标的实现。

图:精准农业在耕种管收四个环节所能实现的作用

随着植保无人机播撒作业量的迅猛增加,植保无人机防腐蚀能力的提升,变量肥料将是首先实现规模化作业的精准农业方式,应用规模预计将在未来2-3年获得高速发展。

图:无人机变量施肥
PART 03 “地”—田间监测点

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推进绿色发展的要求,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必须注重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走绿色发展之路。

田间监测站点通过远程操控视频,可以观测到田间作物长势甚至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通过自动拍照上传,可以观测到自动虫情灯诱集害虫的情况;通过保湿培养和显微摄影,可以观测到孢子捕捉仪捕捉病菌孢子的情况;通过小气候仪实时采集和传输田间气象因子,可不间断观测积累田间气候的变化情况,各个系统互相配合,在自动实时采集病虫害预测因子的基础上,建立病虫害模拟预测模型,整个过程采用绿色防控方式。

图:田间监测站点

远程虫情测报系统是利用现代光、电、数控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物联网技术,构建出的集害虫诱捕和拍照、环境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于一体的虫灾生态监测及预警系统

图:远程虫情测报系统

它利用害虫趋光性的特点进行诱测,可以无公害诱捕杀虫,杀虫效果好,且能够保证虫体完整,保证虫体标本采集的需要,在灭虫的同时不会造成农药残留现象以及环境污染,让病虫害预警测报工作更加简单更加绿色。不仅减轻了种植户的工作量,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有效提高了病虫害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给农田安上了无数只“眼睛”,能够有效预测病虫害,指导农民科学合理防治虫害,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对于推进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具有重大意义。

利用病虫害监测系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能够实现田间病虫害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实时上传,通过系统设置或远程设置后实时采集现场图像,拍照后自动上传到远端的物联网监测平台,帮助管理者远程实时掌握昆虫活动时间、活动种类和天敌数量以及农业病菌孢子浓度,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以及病害分布区域,确保第一时间消灭病虫害,防止病虫害的形成和进一步蔓延。

图:智能病菌孢子捕捉分析系统

同时,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自动记录每天采集数据,形成虫害数据库,结合实践经验和历史资料可对病虫害未来发生趋势作出预测,制定出虫害防治方案,指导农户科学防治虫害,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提升种植户经济收益,为现代农业提供服务,全面提高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的信息化水平,为防治害虫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可在GPS、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运行,科学研判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包括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以及可能发生的种类、时间、范围、程度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内容,农作物病虫害一旦出现突发、暴发势头,立即发布警报。

图:紫苏智慧种植预警指挥中心

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物联网设施搭建之外,可购置有机生物农药、性诱捕器、黄蓝板、智能测报仪、太阳能杀虫灯等辅助设备材料,直接诱杀成虫,减少虫口基数和田间落卵量。通过使用智能物联网设备和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及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可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瑞丰病虫害监测防控一体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