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打造“互联网+农业”整体服务架构体系
智慧种植 智能养殖 智慧仓储 冷链运输 农业溯源 电商平台

高端物联网设备供应商

—— 基于全无线垂直领域应用
智能灌溉 智能养殖 智慧农业

智能灌溉

让农业生产更简单

露天使用永不断电

依托强大的数据传输功能,多参数深层次采集土壤等各项数据

对精准灌溉提供智能决策,一键操作

点对点控制距离10KM

智能养殖

让养殖生产更安全

防水、防尘、多合一可扩展

多方位异常预警

农业百科

孔祥智: 农业“大产业”将蝶变为“强产业”

发布时间:2021-04-10 09:53:4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全面部署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近日,南方日报专访国内知名“三农”专家学者,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即日起推出“乡村振兴大家谈”栏目。敬请垂注。

       日前“菠萝的海”带旺了湛江菠萝销售,其实湛江菠萝加工业近年也很兴旺,制成的菠萝罐头、果酱、果汁等产品不断销往全国各地,为当地果民带来了实在的收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术委员会主任孔祥智教授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表示,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代表的非农产业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产业链的完善和延长,将使产业形态更加丰富,农业“大产业”蝶变为“强产业”迎来重要机遇。
       
       孔祥智对广东乡村振兴寄予厚望,他认为,“十四五”期间珠三角地区可以探索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进经验可向全国推广;而通过保护和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禀赋,广东的欠发达地区亦可实现“弯道超车”。
 
谈抓住机遇
珠三角可探索率先实现
农业农村现代化
 

南方日报:当前,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正转入乡村振兴新阶段,广东该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孔祥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均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其中,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这意味着5年过渡期内,所有政策对于脱贫地区而言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将一批条件较好的县设立为乡村振兴示范区,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验。由于独特的客观情况,广东有望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形成农业现代化的“广东探索”。
       
        珠三角地区作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如何改变农业收益相对较低、吸引力不强的现状,促进非农产业与农业有机结合,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为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到2025年,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探索路径,将是广东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珠三角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后,广东可以总结经验,并向全国推广。不仅如此,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还可形成一批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充分利用各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在保护中实现“弯道超车”。
 
 
谈新型农业主体
培育扶持更多农业联合社
 

南方日报: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主体的强大。您曾撰文提到,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农业主体。“十四五”时期,新型农业主体应如何发展?
 

孔祥智:近年来,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已经遍布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农村的各个领域,数量已经超过20万个。其中主要以养殖业和畜牧业为主。“十四五”期间,家庭农场牵头组建的农民合作社会越来越多。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据,我国农民合作社目前数量在220万家以上,平均每个合作社约50名成员,只有一二十名成员的合作社也大量存在,这样的规模事实上是偏小的,不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农产品销售时,小规模的农民合作社难以获得议价优势,小农户面临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北方一些省区的奶农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收购商“店大欺客”,拖欠奶费的现象时常出现,鲜奶收购价格也由收购商主导,小农户很难在定价上获得主动权。而通过组建大规模的农民合作社、农业联合社,农民可以联合起来,收购商拖欠奶费的情况也迅速得到了解决。
 
        所以我认为,未来应当培育扶持更多农民合作社成长为农业联合社,这是目前我国多个省市区正在推动的工程。组建更大规模的新型农业主体,除了在定价方面取得更大的影响力,农民还能以批发价格大规模购买农机、饲料、化肥等生产资料,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利用政策工具引导合作社做大做强,是“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门非常重要的职责。广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及财政杠杆鼓励合作社发展壮大。此外,大规模的联系紧密的农业联合社拥有更强的组织能力,在经营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地域品牌和发展农村电商等方面具有优势,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将产生积极影响。
 

 
 
谈非农产业发展
将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
 

南方日报: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十四五”期间,乡村特色产业和非农产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孔祥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大格局中的重要一环,其中既包括农业,也包括乡村非农产业。今年以来,中央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多次强调做好村容村貌的整治提升,这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十四五”期间,乡村旅游仍会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农旅融合仍是一三产业融合的主流形态。

       同时,在第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强大的第二产业给予支撑。农业做大做强不仅要关注初级产品的品质与成本,也必然需要加工产业做强。因此,中央一系列政策文件中提到的非农产业,应当理解为围绕农业形成的非农产业,而不是在农村里建一个钢铁厂。

        发展乡村非农产业的重要意义在于,非农产业将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从而在乡村地区创造更多附加值,并在县域形成主导产业。比如,国际先进玉米加工产业可以将玉米加工成数百种产品,而目前国内的玉米加工业仅掌握其中几十种。若能将玉米加工产业链延长,生产出一两百种产品,取得的利润会因此获得相应的增长。

      通过设置合理的参与机制,农民在产业中获得的经济利益也会随之增多。由此,农业“大产业”有望迎来向“强产业”转变的重要机遇。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农业发展非农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粮食加工同时存在加工不足和加工过度的问题,通过改进加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在原粮加工的过程中造成的浪费,进而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除了要解决农村地区用地问题,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通过相应的激励政策强化引导,促进深加工业等产业形态沿着农业产业链发展起来。
 
图片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1-04-01  记者 邵一弘 黄进